演播室、播控机房实景装修工程

实景演播室声学光学装修设计
引言
新闻口播访谈演播室是各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场所,是一个电视台综合水平和技术实力的具体体现。 为了将演播室建设成新世纪“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演播室工作场所,我单位注重工艺设计,在基本实现灯光控制智能化,设备选型国际化、数字化,灯光编排专业化、多样化的前提下,更注重施工管理规范化与标准化,在满足国家建工与电气要求的前提下,严格执行行业标准,以期使该演播室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专业功能和投资效益,达到预期的效果。演播室主要满足室内实景新闻、访谈、娱乐类等多类节目,是对外主要的宣传场所之一。所以在设计时既考虑了制作节目对现有空间的形体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及其装饰效果,从而确保节目制作人员能够在安全、舒适、宜人的工作环境中制作出最佳的节目。 本方案综合了各地多年的电视台设计和施工经验,是在大量成功经验基础上精心制作出的一套成熟、完善的方案。
设计依据、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
1. 隔声门、窗标准采用《广播电视录(播)音室、演播室声学设计规范GY/T5086-2012》;
2. 声学设计标准采用《广播电视录(播)音室、演播室声学设计规范GY/T5086-2012》
3. 噪声控制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部标准GYJ42-89“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容许噪声标准” 》;
4. 混响时间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部推荐标准GYJ26-86“厅堂的混响时间及频率特性” 》;
5. 防火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标准GY/T5043-2013 “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设计防火标准” 》;
6. 空调、照明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标准GYJ43-90 “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环境和技术要求” 》;
7. 电气安装标准采用《广播电视中心声学装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Y/T5087-2012》
8. 管线布线标准采用《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规范》GB50312-2000;
9. 工艺接地技术标准采用《广播电视工程工艺接地技术规范》(GY/T5084-2011)
10.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12. 现场实测图纸;
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声学设计规范要求演播室的音质主要是“语言清晰、可懂度高,其次是良好的丰满度”, 在主要使用条件下,具有相应于拾音要求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抑制影响拾音音质的声缺陷,如回声、颤动回声、低频嗡声等,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演播室的现有状况,以及现有录音、拾音设备所具有的良好灵敏度,我公司认为演播室的设计指标为:
演播室
混响时间:0.40±10% S;
噪声评价曲线:NR-35;
快速语言传递指数(RASTI):>0.65
最大声压级: ≥98dB
传声增益: ≥-10dB(125~4000Hz的平均值)
声场不均匀度:大部分区域≤8dB(中心频率为1000Hz、4000Hz)
系统噪声: 扩声系统不产生明显可察觉的噪声干扰(如交流噪声等)
主观听音: 语言清晰、音质良好、无声缺陷
演播室声学缺陷的处理
(一) 噪声控制:
1. 噪声的产生:
演播室的噪声来自多方面。既有来自演播室外的噪声,主要可分为二类,一类来自演播室建筑之外,例如过往车辆、飞机等所产生的交通噪声;另一类来自建筑物之内,但又在演播室之外的噪声,例如附近重机房产生固体传声及大声交谈声、上下班时的喧哗声;三、演播室的内部噪声主要来自空调系统,灯光控制系统和演播室工作时,摄像机的移动噪声和工作人员的走动噪声等。
2. 噪声的传播:
噪声传入演播室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噪声作用于墙壁、地板、天花板而产生振动,把声能辐射进演播室;二是通过施工时留下的缝隙、没有密封的洞孔等经过空气传声传入演播室;三是通过演播室的墙面、顶面、或地面与外界的钢性联接通过固体传声而进入演播室。
3. 噪声的控制:
因为现有演播室的隔声问题主要为对外的窗户和进出的门。
对于上述问题的隔声主要采用下面方法:
进出的门采用定制FSB成品国标Ⅲ级隔声门;
将原建筑单体墙采用各种吸声频率的美观、环保的吸声材料;
将对外的观察窗采用隔声量大于50dB的专业定制FSB隔声观察窗。
通过上述的处理基本上可以达到标准演播室对空间背景噪声的国标要求,满足拾音空间的拾音要求。
(二) 混响时间的控制:
混响时间是在声音在室内成长稳定后,声源突然停止发声,声音在室内将从稳态开始衰减,直至衰减到为原有声能的百万分之一时,这段时间被称为“混响时间”,也即声音衰减60dB所需要的时间。
在拾音空间的设计中,适当的混响时间,可使音乐丰满,语言洪亮、饱满、富有感染力。过短的混响时间使声音干涩无力,过长的混响时间,使语言清晰度降低,音质缺乏节奏感和力度,唱词模糊不清,因此在不同的性质和要求的空间,必须选择一个“最佳”的混响时间。处理方式主要是对声音中高、中、低的“杂质”频率进行有效的吸收,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根据本空间的特性,以及现有设备的良好灵敏度和声音后期的可塑性处理。
非编桌、播控操作台、演播室实例